前面苏米分享过几篇关于“降本增效”的自托管方案和云平台账单控制,这次趁着黑五我又入手了一台性价比极高的国外 VPS,顺手把这台机器打造成了我新一年的主力“出海”基建:跑 AI 应用、部署博客、托管几个工具网站,还把自动化部署和证书这一堆繁琐事交给了 Coolify。对于独立开发者来说,核心观点很简单——拥有一台稳定的海外服务器,再配一个足够顺手的自托管平台,你能在不牺牲效率的前提下,把长期成本直接砍到骨头。
黑五是真香
黑五是“黑色星期五”的简称,全球最大的购物节之一,有点像我们的双十一。各家厂商都会放出不少促销。今年 RackNerd 黑五也不例外,我直接拿下了一台:
5 CPU Cores / 6 GB RAM
年付 44 美元,支持永久续费同价
活动地址:https://my.racknerd.com/cart.php?a=confproduct&i=1&?aff=14032

这台我准备做主力,专门部署 AI 相关的应用和几个工具站。
在我过去的大厂十年和这两年的独立开发里,国外 VPS 的必要性基本说服了我:
- 域名不需要备案,绑定就能用,上线节奏非常快。
- 带宽和配额通常更慷慨,拉镜像、同步依赖少折腾,基本直连海外源。
- 环境更干净:少折腾各种定制源和限制,省心。
- 适合“出海”场景:面向全球的应用部署、测试、迭代都顺畅。
另外我在 11.11 也顺手补了一台国内服务器用来做内网服务和缓存,国外主力 + 国内辅助的组合,对独立开发者非常实用:国外负责外部服务、部署,对外用户体验好;国内负责内部构建、备份和一些需要国内访问更稳定的服务。
为什么选择 Coolify
如果你熟悉 Vercel,那么 Coolify 的定位不需要太多介绍。
Vercel 的体验真好,但账单焦虑也真好。
Coolify 是一个自托管的“平台即服务”,免费开源、跑在你自己的服务器上,数据完全归你,同时还提供云平台常见的便利:
- 部署任何 Docker 应用,常用服务一键安装。
- 连接 GitHub/GitLab,推送即自动部署。
- 自动配置反向代理和 SSL 证书,不用再手写 nginx 和证书脚本。
- 面板化管理服务器、项目、环境变量、域名等,全流程可视化。
一些性能和资源上的实话:
- Coolify 在本地编译和构建镜像是 CPU 密集型操作,拉镜像和构建时 CPU 会顶一阵。
- Coolify 本身大约占 500MB 内存,跑几个轻量应用完全够用。
- 如果你主力是 Node/Next.js/Go 类的服务,加上几个小型数据库或消息队列,5C/6G 足够起飞。
手把手用 Coolify 把这台 RackNerd 玩起来
1. 安装 Coolify
SSH 登录服务器后直接执行安装脚本:
curl -fsSL https://cdn.coollabs.io/coolify/install.sh | bash
脚本会自动完成:
- 检查环境
- 安装 Docker
- 拉取镜像并启动容器
- 配置防火墙
我这次首次安装大概 8 分钟,主要耗在拉镜像。装完访问 http://服务器IP:8000 进入初始化。

2. 初始化向导
第一次打开是一个很友好的引导界面,核心就是让你“连接第一台服务器并在几分钟内开始部署”。

两个按钮:
- Let’s go!:按引导一步步完成设置
- Skip Setup:跳过引导,后续在面板里手动配置

3. 一键部署一个 Ghost 博客示例
以 Ghost CMS 为例,快速上手感受体验:
进入 Projects > New Resource

搜索 “Ghost”,点击部署

等待镜像拉取和容器启动(国外主机好处就是拉镜像基本秒下)

启动后 Coolify 会给一个临时域名用于测试,这不是正式绑定。如果你要绑定自己的域名:
- 在应用的域名设置里填写你的域名,选择 https
- Coolify 会自动申请并配置 SSL 证书
- 注意:域名记录指向的是服务实际的访问端口(有反向代理,无需暴露容器端口)
关于域名的申请、购买和解析,新手建议先用域名商的教程或参考我往期的域名入门文章,流程很简单。
4. 打开监控和可视化指标

在 Servers > General 里勾选:
- Enable Sentinel
- Enable Metrics
几分钟后,到 Metrics 选项卡就能看到 CPU 和内存占用情况;Server 和 Container 选项卡可以分别查看服务器和容器的状态。
5. 连接 GitHub,开启推送即部署
Coolify 的 CI/CD 流程和 Vercel 十分相似:
- 在 Integrations 里连接 GitHub/GitLab
- 选择仓库、分支、构建命令和环境变量
- 之后每次推送自动触发构建与部署
对于独立开发者,这一套就足够把“提交代码—上线”做成肌肉记忆,彻底告别手动拷贝构建产物。
实践建议
- 区域选择与网络:RackNerd 有多个机房,面向国内用户建议选美国西海岸(如 LA),对欧洲用户选 EU 机房。买之前看看商家 Looking Glass 或者跑下延迟测试。
- 安全加固:关闭密码登录、只用 SSH Key;修改默认 SSH 端口、开启 UFW 防火墙、安装 fail2ban;Coolify 面板设置强密码并开启二步验证。
- 域名与证书:全站接入 Cloudflare 可以获得基础防护、DNS 快速解析和免费证书;回源走 https,减少中间链路问题。
- 资源隔离:Docker 容器分项目划分网络,合理限制内存和 CPU,避免一个应用构建时把整机顶满影响线上服务。
- 数据持久化与备份:数据库和上传目录挂载到持久卷;用 Coolify 的备份功能或手动 cron 定时备份到对象存储。
- 成本与出海:44 美元/年配上开源组件(数据库、队列、缓存、监控),能覆盖绝大多数独立项目的基础需求。相比 Vercel + 商用 DB 的组合,每月固定成本大幅降低。
- AI 应用部署:这类 VPS 没有 GPU,适合跑 API 层、Bot、工作流编排、向量检索服务,模型推理走托管推理(如第三方 API)或小模型 CPU 推理。把计算重心外包,控制你自己的业务逻辑与数据。
常见坑位与避坑
- 永久续费同价:通常指同套餐续费不涨价,但机房换配或资源调整可能有变化,建议保存订单信息并关注商家公告。
- 带宽与流量:月流量配额别忽视,特别是做文件类服务。超流量可能限速或额外收费。
- 单点风险:一台主机托太多关键服务时要有迁移预案;把配置写成基础设施代码(IaC)或至少备份 Coolify 配置和 Docker Compose。
结语
苏米这次黑五的策略很简单:用 44 刀/年的 5C6G 国外 VPS,搭配 Coolify,把“上云的便利”和“自托管的可控”握在自己手里。
对独立开发者来说,少一点账单焦虑,多一点上线速度和迭代确定性,长期看是最值的投资。
后续我会继续分享这台机器上部署 AI Bot、工作流服务、插件型应用的一些实战细节,包括如何和国内应用对接、如何做全链路监控与异常告警。
如果你也在黑五捡到宝,不妨用这套组合把你的出海项目跑起来。